盡未來際,耕種心田
一
星雲大師在《人間佛緣,百年仰望》一文中寫下:
回憶七十五年前,慈母准許我出家做和尚,我為《百年佛緣》寫下:「吾母送子入佛門,要在性海悟法身;兒今八十有七歲,弘法利生報親恩。」
我在心靈的深處訴説着:天下為心,法界悠然;盡未來際,耕種心田。
「盡未來際,耕種心田」這八個字,給了我無限的啓示與無盡地思考:無論我身在何處,做什麼樣的事情,都應該盡力去開拓自己的內心世界,耕種自己的心田,將內心的種子培育成參天大樹。
二
佛教認為,人的內心是一個廣闊而深奧的領域,是我們個體最為重要的部分。為了讓內心得到滋養和成長,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修行。
在修行中,我們培養覺悟,開發內心深處的智慧,去探索真理,尋求自我安定。這不僅是心靈追求極致的過程,也是通過不斷的努力來拓展自我、拓展心靈邊界的過程。
當我們在修行中深入挖掘自己的內心深處,便可以在無限的可能性中收穫智慧和洞察力,讓內心的種子得到充分的滋養,探索和拓展內心的豐富,讓心田充滿未來的希望和無限可能。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要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修煉內心的慈悲與智慧,以擺脱煩惱和迷惑,走向內心的平和與自由。
由是,我對師公上淨下慧長老提倡的生活禪,長老所説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三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因為各種原因而迷失自己,例如工作壓力、生活焦慮、社交恐懼、信息過載等等。這些原因導致人們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感,陷入困惑與無助的狀態中。
佛法中有一個概念叫做「緣起」,它表明了世間萬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換句話説,一切事物都是由眾多的因素和條件所共同決定的。現代社會中的迷失狀態,也是由多種因素和條件所共同造成的。
通過「緣起」的概念,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和現實,反思自己的內心和外在環境之間的關係,更好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當我們逐漸瞭解和認識了自己的因緣關係時,我們可以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內心需要,找到自己的內在動力,從而擺脱困惑與無助的狀態,迎接更加充實和自我實現的人生。
四
在盡未來際的人生旅途中,耕種心田是一項永恆的工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不斷閲讀、學習、旅行等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自己的視野變得更加廣闊。也可以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磨礪智慧的火花,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深邃。但是,要讓自己的內心得到真正的成長和發展,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調整自己的內心狀態,才能收穫和諧與寧靜。
例如,研究表明,冥想可以幫助人們減輕焦慮和壓力,增強注意力和注意力控制能力,提高情緒調節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瑜伽和打坐也可以通過練習深呼吸、放鬆身體、專注於當下等方式,幫助人們減輕身體和心理的壓力,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力量,改善睡眠質量等。
當我們逐漸習得調整內心狀態的技巧和方法時,便可以更加自如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冷靜,更加理智地面對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禪者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