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GoIdea

走江湖

2013 年的 4 月 20 日,一代禪門宗匠淨慧老和尚在湖北黃梅四祖寺安詳示寂。

長老在當年的 1 月 29 日,寫下了一首《自贊》:

早歲參禪悦,截流識此心;雲門蒙授記,趙州作主人。

生活禪風立,修行不擇根;把握在當下,電光石火頃。

七旬承道信,八旬侍弘忍;五載當陽道,玉泉度門興。

寶掌千年壽,虛公百廿春;同參東西祖,道絕去來今。

沒有想到,世事無常,三個月後長老飄然而去,留給海內外生活禪人無限哀思。自 2013 年後,穀雨日,這個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成為了四眾永恆的懷念。

2023 年 4 月 20 日,是師公淨慧老和尚示寂十週年的紀念。

一個多月前,和進剛菩薩通電話時,我問起了今年紀念法會的安排,進剛菩薩説他暫時還不知道更多消息,只是問我能不能去。我看了一眼正在工作的澤澤,他也正在看着我,點了點頭。我對進剛菩薩説,一定去。

過了幾日,給師父明影禪師發消息打聽今年的活動安排,師父很高興地説,「先來藥山,再一起去黃梅。」

很久沒有去過黃梅四祖寺了。上一次去還是 2017 年的 5 月,我在四祖寺受菩薩戒。當時在寺院住了一週左右。

那一週的時間裏,除了每日上早晚殿,還要學習儀軌,誦經拜懺,過得非常充實。

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了受戒當天的景象。當時並沒有多在意。直到受戒當天,所有的一切都與我夢中的景象相應,給了我極大震撼。

時至今日,我還是時不時想到四祖寺再小住幾日,可惜俗物繁多,一直不能如願。

禪宗自菩提達摩傳入中國,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終於在東土禪宗四祖道信禪師時發揚光大。

隋大業十三年(617)春,住廬山大林寺修禪的四祖道信禪師得知吉州城遭兵圍和瘟疫之難,奔赴城中,率軍民禁屠念「般若波羅蜜」解兵禍;暮春降雪撲瘟疫之災,吉州上下聚建雪山寺欲留四祖長駐。鑑於當時贛北與江北的淮南皖西各處仍有騷亂,四祖遂辭謝吉州盛情,南下吉州所轄之泰和縣潮山隱居。唐武德二年(619),説法於螺川(廬陵、吉安)諸地。

唐武德三年(620),隋亂漸平,朝綱已定,皖西局勢漸安。蘄州道俗得知四祖道信隱居泰和,不遠千里迎請。四祖遂攜弘忍等返回故里蘄黃,卓錫黃梅破額山雙峯之麓,建正覺禪寺(即四祖寺)。此後四祖在此一住三十年,守一不移,直至終老。

三十年中,四祖以堅毅的魄力,殫精竭思,夙興夜寐,芟荑了破額山地萬古榛莽,建成了天下向往的千秋祖庭;並在此開拓了中華禪宗東山法門的始興初成之路,探索了一系列對西天禪法承前啓後、影響深遠的改革創新,適應國情民風,吸收大乘及老莊之學,形成了獨特的禪法,建樹了中國佛教史、中國禪宗史、中國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豐功偉績。

千年沉浮之後,1994 年 10 月末,當代禪門泰斗本煥長老來到四祖寺,見祖庭冷落蕭條,不禁潸然淚下。當即表示「四祖祖庭我修了!」

後在各級黨政部門,趙樸老和十方大德的護持下,至 2000 年 9 月底四祖寺終於修葺一新,大氣恢弘,美輪美奐。

2003 年中秋佳節凌晨,曙光初露,同門師兄弟本老和佛老在法堂門前迎送淨慧老和尚登堂升座,繼席四祖寺方丈。老和尚在誦偈時説:

古剎中興百歲翁,功成身退見高風;自愧無德登獅座,宵旰難忘報祖宗。

4 月 16 日夜,進剛菩薩,明殊菩薩,澤澤和我一齊驅車來到藥山寺,準備參加第二日的傳供法會和文殊殿上樑儀式。

當我下車的時候,澤澤興奮地指着漫天繁星説「航航,你看,銀河。那裏是北斗七星。」

我看着繁星,聽着山中的松濤聲,詩意來襲,寫下一首《時意》:

慈雲安念一時間,靜聽松濤喚鶴仙。竹徑通幽藏古意,月華映照夜無邊。

17 日一早在藥山寺竹林禪院的圓通寶殿舉行了簡單莊嚴的傳供法會。

18 日一早,我們又從藥山寺驅車前往黃梅縣城。

剛上二廣高速,我在快車道以 100 km/h 的最高限速行駛在內側車道,外側車道上是一輛輛大型貨車。沒想到,後面有一輛車一直在朝我閃大燈。

按理説,我已經是最高限速行駛了,但想着可能後車趕時間,就一腳加速併線到外側車道想要讓過後車。

當後車超過我時,才發現是公務用車。我沒有聽説中國有任何一部法律或行政法規允許公務用車不遵守法律法規。我以最高限速安全駕駛,你一公務用車還用大燈狂閃我。於是脾氣上來了,依然以安全駕駛速度追着那輛湖南省常德市的公務用車也在後面用大燈閃他。

湖南省常德市的一輛公務用車在高速上就如此的張狂,可見這個車的司機以及這輛車的使用者在平時是如何的專橫跋扈,如何的目無黨紀國法。

19 日,我們一行參觀了五祖寺、老祖寺。這兩座寺院都是淨慧老和尚在黃梅時修葺中興的。但是相比於老祖寺,五祖寺的修行氛圍並不濃厚,商業氛圍卻濃厚了許多,這是我非常不喜歡的。

寺院,本應該是清修之地,有個法務流通處就可以了,如果商業化了,一來是與佛教戒律不合,二來也會讓不瞭解佛教、對佛教有誤解的人受到更多傷害。

五祖寺裏有一座殿堂供奉的是五祖的母親,這讓我感慨良多。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有敬天法祖的觀念,孝道是核心,也是中華文明區別於其他文明的一大特色。然而,現在有些年輕的僧侶,對父母不管不顧,到寺院出家。實在是讓我很難相信他們出家了,對他們的父母有大功德。

俗事都料理不好,出家後就能料理好佛事嗎?對生身父母都可以絕情,能夠相信在出家後還能對眾生有情嗎?

要知道,歷來的高僧大德,無一不是要麼父母支持出家為僧,要麼是安頓好父母后才出家為僧。

20 日上午,淨慧老和尚的十週年追思法會莊嚴隆重。

四祖寺的大雄寶殿前,諸山長老雲集,十方大德同聚。共誦《金剛經》《阿彌陀經》時,很難不讓人有一種神聖的感覺。

尤其是當大眾同唱老和尚的贊偈時:

宗門獅子,遊戲人間,拈花劫火生活禪。笑擲須彌山,五脈一肩,萬德頌莊嚴。

師祖虛雲老和尚一身承接禪宗五宗七家法脈(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在 1951 年雲門寺傳戒後,又將五宗七家法脈傳給了淨慧老和尚。在虛老之後,只有淨慧老和尚一人得承。

老和尚 1987 年陪同國際友人前往河北趙州柏林禪寺參拜趙州從諗禪師的舍利塔,看到殘敗的景象,不覺潸然淚下,隨即吟出:

來參真際觀音院,何幸國師塔尚存,寂寂禪風千載後,庭前柏子待何人?

一塔孤高老趙州,雲孫來禮淚雙流,斷碑殘碣埋荒草,禪河誰復問源頭!

從 1988 年老和尚開始復興趙州柏林禪寺開始,25 年間先後中興了當陽玉泉寺、當陽度門寺、黃梅老祖寺、四祖寺下院蘆花庵、邢台玉泉寺、邢台大開元寺、虛雲禪林等近十座寺院。

1991 年,老和尚提出了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修行理念,與此同時,還專門針對具有較高學歷的青年佛教信眾,在大陸率先舉辦了「生活禪夏令營」,每年一次,從未間斷。

那一代的長老們,如老和尚,如本老、佛老、傳老、一老、夢老,他們真的是做到了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不僅興修寺院弘法利生,還始終思考着佛教中國化的方向,着實不易。

如今的大氣候、大環境,中國佛教需要再次思考如何繼續沿着中國化的方向前進。其中有兩個重大課題,一個是中國佛教如何與黨的指導思想辯證統一,一個是如何通過佛教化的語言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20 日下午,跟隨着師父明影禪師從黃梅前往九江東林祖庭。曾在藥山寺小住,後在東林寺出家的慧滔法師接待了我們。

在東林祖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眾生對於尋求解脱痛苦的迫切。一車車的人前往東林寺唸佛、拜佛,祈求着早日離苦得樂。

對於淨土宗的唸佛法門,我保持尊敬。然而看到有些人以一種本質上是逃避的心態到寺院中一心念佛求解脱,在生活中一心念佛求解脱,我保持質疑。

人活一世,固然有種種痛苦,但並不能因為感覺到了苦,就幻想出一個不苦的極樂世界,然後不去面對現在的苦,去通過唸佛、拜佛逃避。這是不對的,不僅違背了佛陀本懷,也與佛教的戒律不合。

或許有人會説《阿彌陀經》裏描述了極樂世界,那不是幻想出的。孰不知,當我們當下一念清淨,所身處的就是極樂世界。如果我們現在都不能做到清淨,去了極樂世界該痛苦還是痛苦。

佛教的教義從來不是求未來的,而是在於當下。 不僅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當下,還因為我們只有把當下過好了,才可能前往有未來可言。

21 日上午,我們從廬山出發,前往靖安寶峯禪寺。那裏是馬祖道一曾駐錫的道場。

由於寶峯禪寺正在籌備傳戒法會,我第一次見到戒壇的樣貌。根據知客師的介紹,此次寶峯禪寺的戒壇搭建是方丈衍真禪師翻閲典籍後與界詮長老商議確定的,力求能夠恢復戒壇的殊勝莊嚴。

午齋後,我們在方丈的客廳與衍真禪師茶話。禪師妙語連珠,由信、解、行等角度入手,從教理、戒律、禪法等方面進行開示,獲益良多。

比如,衍真禪師就提到,從一個人的威儀如何,就能看到這個人三學(戒定慧)修行的怎麼樣,三毒(貪嗔痴)斬卻的怎麼樣

想一想的確是這樣的。一個人的威儀無外乎行住坐卧,三學修的好,行住坐卧時的心性、儀態便不會差;貪嗔痴的顯露也就不那麼明顯。比如,我的菩薩戒持得不好,嗔心就重,容易動怒。

此次從藥山寺到四祖寺,再到東林寺和寶峯禪寺,所行走的基本就是當年藥山惟儼禪師參馬祖道一時的路線。不同的是,當年惟儼禪師是一步一步用腳走的,而我們是開車。

行程結束後,我和澤澤驅車前往武漢,其餘的多位菩薩隨明影禪師返回藥山寺。

老和尚的一位護法弟子在參拜了藥山寺惟儼禪師的化城塔後,寫下了這段文字:

前日穀雨,師寂十年。風和日麗,佛子彌天。念師日遙,供佛無邊。雙峯山下,行生活禪。東林慧遠,虎嘯音傳,提婆僧伽,般若台前。光嚴塔內,舍利相見,無量光佛,淨土心苑,菜花遍地,醉石莊園。

昨日歸去,各駐一邊。寶峯禪寺,衍真法傳。道一舍利,馬祖路寬,三壇大戒,衣缽荷擔。居士行遠,法師回山。風雨初起,師道莊嚴。

今日常德,上巳節緣。藥山惟儼,化城塔前,細雨供祖,常住普念。人天大慟,三日風寒。自此一去,江湖路遠。師恩深重,各保平安。


|

#es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