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GoIdea

寫在三十歲的邊上

又是一年端陽,不出意外的又增了一歲。我常和朋友、同事開玩笑説「我們這個行業,三十就是高壽,四十就是喜喪」,我已經是高壽了。

十年前,我二十歲的時候,還在奧克蘭。那天小張破天荒給我打了一個很長的電話,他當時還在等待電影學院的錄取通知。當時我們規劃着要一起去哪裏哪裏玩,要吃些什麼,做些什麼。結果十年了,我們一直各忙各的,一年到頭都難見一面,只能把這個約定一再後延。

那個時候,我也天真的認為以後就會在奧克蘭了,讀書,工作,等父母退休,接他們過去享受天倫之樂。有句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我不得不回國的那天,剛好是我的生日。成全了所有人,唯獨沒有成全自己。也有不少朋友問過我,後不後悔。我只能淡淡地回答,所有的選擇,都是當下最好的。

古人説「三十而立」,我到了而立之年,可卻不怎麼能立住。這不,前幾天還在和父親商量,能不能再借我一些錢去維持項目的進度。這種花自己的錢去給人家辦事,然後還要被各種挑毛病,各種羞辱,最後還要像乞討一樣懇請人家結賬的事情,恐怕在全世界所用國家裏,只有在中國會發生。如此獨一無二,也是遙遙領先了。

一個講「德先生」、「賽先生」講了一百年的國家,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人還只是想當奴隸主,並不懂得如何把人當人來看。我活到三十歲明白了這個道理,似乎並不算晚。

當然我並不是把自己「三十未立」的責任推卸給外部環境。我當然要為自己的失敗承擔主要責任。為什麼那麼不上進,為什麼那麼佛系,為什麼那麼無所謂。古人「吾日三省吾身」,我別説三省,半省也沒有,難道還不要承擔責任嗎?只是,我還是要為自己辯解一句。想成為英雄的人有很多,總得有人給英雄鼓掌、獻花,對吧?那鼓掌獻花的事情我來做。

我曾經對工作也是充滿着熱情,同事常説我怎麼平時懶洋洋的,工作起來就打了雞血。我也記不得是哪一天了,突然發現,做得再多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對於需求側而言,他需要的、能接受的就是街邊的烤冷麪,但你非給他滿漢全席,他接受無能也消化不了。對於供給側而言,只存在當前條件下的最優解,而不存在完美,放過自己也是一種成全。

這是年輕人説的「躺平」嗎?我好像也沒有躺平。

博客和電子報一直在寫,專欄也在持續更新。我雖然對賺錢吃飯的工作沒有那麼上心了,在興趣愛好上花費的精力可絲毫沒少。這就不能算真的躺平了,對吧?

查先生説「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三十歲了,既然事業上無法立起來,甚至很失敗,那人生方向上還是可以立一立的。比如,爭取能活到喜喪?那這十年怎麼着也得鍛鍊鍛鍊身體,本身底子就差,再不鍛鍊真就邪乎了。再比如,要想給英雄鼓掌、獻花,也得知道誰是英雄,也要有鼓掌和獻花的資格。

接下來的十年,就在這兩件事情上下功夫吧。


|

#es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