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024 年数字工具箱

Published: at 14:56Suggest Changes

我总是很好奇人们是如何使用电脑的。例如,我会逛论坛,去了解网友们选择了哪些应用程序;我会问朋友,咨询他们如何设置生产环境;我会在社交媒体上留意,桌面上有哪些产品、电脑和手机上安装了哪些应用程序……多年来,我从许多人那里学到了很多好方法,所以在这个岁末,也想整理我的数字工具箱,并写出来。虽然我有哪些硬件设备,常用哪些软件,在博客的 Uses 页面中已经列出。

Table of Contents

Open Table of Contents

回归原生

在这个号称使用 Cursor 就可以迅速开发出一款应用的时代,我却选择了一条看似反潮流的道路——回归原生应用。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长期自我观察和深度思考后的审慎选择:只要系统自带的应用能够满足需求,我就不再寻求第三方替代方案。

这种转变带来的便利远超预期。以日常使用场景为例,iOS 相机和照片应用内置的 OCR 功能,让扫描文档和提取文字变得轻松自然;系统级的日历与提醒事项的深度整合,让我能够更高效地管理时间和任务;而 Apple Notes 不仅通过端到端加密确保了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其在文件扫描和团队协作等场景中的表现也令人惊喜。

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 Apple 的原生应用生态已经能够优雅地覆盖日常数字生活的绝大部分场景。从查看地图导航到获取天气信息,从预览各类文件到进行即时通讯,这些基础但重要的需求都能得到妥善满足。这种整合的便利性在移动设备上尤为明显,为日常使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流畅体验。

回归原生应用还带来了其他显著优势。首先是性能和稳定性的提升,原生应用通常能更好地适配系统,消耗更少的系统资源。其次是隐私保护的加强,不必担心第三方应用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最后是降低了维护成本,无需频繁更新和调试各类第三方应用,也减少了订阅支出。

对于那些确实需要使用第三方应用的场景,我也开始优先考虑支持 Apple 原生设计规范的应用(Apple Native)。这类应用不仅在界面和交互上与系统保持一致,还能更好地利用系统特性,比如深度集成 AppleScript、支持 Shortcuts 自动化、Live Activities 实时活动、Focus 专注模式等功能,从而提供更加统一和流畅的使用体验。

当然,这种回归并非意味着完全摒弃第三方应用。对于特定的专业需求,优秀的第三方应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关键在于找到原生应用和第三方工具之间的平衡点,让它们能够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一个高效而统一的使用环境。

隐私与安全

在这个网络钓鱼与欺诈横行时代,个人隐私与网络安全已然成为每个人都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每一次网络浏览、每一次应用使用,都可能留下数字足迹。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在我的实践中,这套体系主要围绕三个核心展开:DNS 防护、广告拦截和密码管理。

DNS 服务的选择是保护个人隐私的第一道防线。在国内时,我选择在 Surge 环境中使用开源的 EasyMosdns 无污染 DNS 分流 API(DoH)。这是一个通过 IP 分流远程加密查询来保护用户隐私的解决方案,不仅具有极高的解析精准度,还能有效避免 DNS 污染。而移居里斯本后,我转向了 NextDNS 服务。尽管其响应速度略慢于 Cloudflare Public DNS,但差异微乎其微,而在隐私防护方面的出色表现足以弥补这一细微差距。NextDNS 提供的丰富自定义配置选项让我能够从源头阻止跟踪器,同时有效屏蔽广告。每月 300,000 次查询的免费额度对个人用户来说已经相当充裕,而仅需 €1.99/月的进阶套餐更是物超所值。

为了构建更全面的防护网,我在电脑端和移动端的 Safari 上安装了 Wipr 2 广告拦截扩展。这款轻量级工具不仅能有效拦截广告,还可以屏蔽各类跟踪器和恶意脚本,与 DNS 层面的防护形成了双重保护。这种组合不仅提升了网页浏览体验,更重要的是确保了个人隐私数据不被随意收集。

在密码安全领域,我采用了 BitwardenEnte Auth 双管齐下的策略。Bitwarden 作为主力密码管理工具,其开源特性和强大的加密技术赢得了我多年的信任。虽然它支持自托管部署,但考虑到安全性和维护成本,加之我并不信任自己的技术,选择了每年 $10 的官方云服务版本。这不仅让我能够在各种设备上安全便捷地访问密码库,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包括双因素认证在内的高级功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Bitwarden 与 Fastmail 的深度集成让我能够直接生成匿名邮箱用于各类网站注册,这在保护个人隐私和杜绝垃圾邮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绝大多数的双因素认证直接使用 Bitwarden,但我还是选择了 Ente Auth 管理一些特殊的双因素认证需求。例如 Bitwarden 账户本身的 2FA 验证码以及其他重要服务的双重认证。Ente Auth 独特的下一个验证码预览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带来了极大便利,让双因素认证不再是一个繁琐的过程。这两款工具都秉承开源理念,源代码完全公开透明,不仅接受公众审查确保安全性,更从根本上保障了用户数据的隐私。

生产力工具

在数字工具的选择上,2024 年是我突破固有认知的一年。这种突破不仅体现在工具的选择上,更体现在使用理念的转变上。从笔记管理到写作工具,从信息获取到自动化工作流,每一个选择都经过充分酝酿,最终形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系统。

在笔记工具的选择上,我完成了从 HeptabaseTana 的转变。作为一款融合了 Roam Research 的灵活性和 Notion 的结构化优势的笔记软件,Tana 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了我的知识管理方式。它不仅支持传统的大纲式层级记录,更通过 SuperTag 实现了数据的结构化管理。其强大的 search node 功能,确保了内容检索的便捷性和精准度。Tana 在 AI 方面的整合更是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其语音转文本功能,让灵感捕捉变得异常轻松——当脑中闪现想法时,只需通过手机录音,Tana AI 就能自动将其转化为结构化的文本。

虽然在今年七月份,我曾详细阐述过 Tana 与 Heptabase 的协同工作流,这个方法直到现在依然在激发我的创造力。然而,随着对 Tana 的深入使用,我发现它完全可以承担起 Heptabase 在深度理解方面发挥的作用。这个我意想不到的认知导致我逐渐减少了对 Heptabase 的依赖。尽管如此,我仍然深深敬佩 Heptabase 的设计理念,希望它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在写作工具的选择上,今年最大的惊喜来自于发现了比我年龄还大的文本编辑器 BBEdit。这款看似朴实无华的工具,却带给我的 aha moment 前所未有。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强大的文本处理能力,更在于它与 macOS 系统的深度整合。通过 AppleScript,我实现了从文章起草到发布的完整自动化流程:包括处理 Markdown 元数据、更改文件名、移动文件位置,以及通过 git 命令推送到 GitHub 仓库等一系列操作。它在处理大型文本文件时依然保持着流畅的性能,这是许多现代编辑器难以企及的优势。

BBEdit 的使用不仅提升了我的写作效率,还意外地促使我深入探索了 RaycastDEVONthink 的进阶功能。Raycast 作为 macOS 上的效率工具,通过其 QuickLink 功能,让我能够一键访问常用文件夹和应用程序。更重要的是,借助其 Script Command 功能,我开发了包括创建文件 Deep Link 在内的多个自动化脚本,实现了本地文件与 Tana 的单向链接,升级了我对本地文件的管理方式。而 DEVONthink 这款同样历史悠久的软件,通过与 AppleScript 的深度集成,以及与 BBEdit 的默契配合,在我的工作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 AI 辅助工具方面,PerplexityKagi 的表现很让我满意。Perplexity Pro 版本不仅提供了更强大的 AI 模型选择,其实时联网搜索能力更是让信息获取变得高效精准。它在我的海外生活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在里斯本超市购物时,我常常通过拍照询问 Perplexity 来了解葡语产品的具体信息,协助我做出购买决策,这极大地改善了我的购物体验。

在使用 Kagi 之前,我从未想过要为搜索引擎付费,但实际体验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它不仅提供了干净、无广告的搜索结果,其 Universal Summarizer 功能更是让我在浏览新闻和长文时节省了大量时间。Kagi Bangs 和 Kagi Lens 等特色功能显著提升了信息检索的精准度,而其始终保持高质量和客观性的搜索结果,在当下充斥着 SEO 优化内容的互联网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这些工具的组合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处理信息和创作内容的方式。它们就像一个精心打造的工具链,每个环节都恰到好处地满足着不同场景的需求,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效而灵活的生产环境。

通讯与阅读

今年在通讯与阅读这两个领域的选择,依然延续往年,着重于实用性的考量。

在电子邮件服务的选择上,经过深入对比后,我最终选择继续使用 Fastmail 而非迁移至 Tuta。这个决定源于对实际使用场景的理性思考:虽然 Tuta 以其强大的安全性著称,但在当今的邮件通讯环境下,这种安全优势往往难以充分发挥,特别是当大多数通信对象仍在使用 Gmail 等主流服务的情况下。相比之下,Fastmail 虽然在安全层面不及 Tuta,但其安全性仍远优于主流邮件服务提供商,同时在实用性方面则具有显著优势。它不仅支持创建多达 600 个匿名邮箱,这一特性配合 Bitwarden 的集成功能,为管理各类网站和应用程序的注册账户提供了极大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无缝对接 Apple Calendar 和 Apple Notes,让日程管理和工作日志的同步变得更加轻松。

在书签管理领域,我选择了复古且足够使用的 Pinboard。这个选择的关键在于其开放的 API 接口,使其能够完美融入我的工作流:无论是通过 AppleScript 与 DEVONthink 同步,还是借助 N8N 连接 Tana 和 Telegram 频道,都能实现流畅的数据流转。考虑到其全文存档和检索功能的实用价值,订阅完整版账户时我并没有吝啬。

在阅读工具方面,Readwise Reader 仍然是我的首选平台。虽然新兴的 RSS 阅读器 Follow 展现出令人期待的潜力,但考虑到其稳定性仍在完善阶段,目前仅将其作为信息获取的补充渠道。

在多语言阅读需求的推动下,我终于购买了划词翻译工具 Bob 这个相见恨晚的得力助手。通过配置免费的 DeepL API 和 Groq 提供的大语言模型,它能够提供快速、准确、优雅的翻译服务。对于需要更专业的翻译场景,我会使用 Immersive Translate 作为补充。有趣的是,我的阅读习惯随着语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了显著演变:从前在国内时习惯使用中英对照阅读,而到里斯本生活后,我更倾向于直接阅读英文原文,仅在遇到疑难词句时通过 Bob 进行划词翻译。或许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语言能力的自然提升,也展现了工具在适应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式的改变,不仅提升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既安全又便捷的数字通讯和阅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各个工具都能够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日常的数字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存储与备份

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可靠备份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基础需求。尽管我已在第 92 期电子报中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数据存储与备份策略,在此我想着重分享选择这些服务背后的深层考量,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保护体系。

作为 Apple ecosystem 的用户,iCloud 为我提供了设备间无与伦比的互通体验。这种优势在家庭场景中尤为突出——由于家人也都在使用 Apple 设备,通过 iCloud+ 的家庭共享功能,我们能够轻松实现照片、文档等数据的共享与同步。这种无缝的协作体验是其他平台难以企及的,也是我选择继续坚持 Apple 生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iCloud 在对外分享方面的羸弱促使我需要寻找一个传统网盘作为补充。考虑到实际使用场景,我花费两周时间专注评估欧洲的网盘服务商,深入对比了 Mega、pCloud、Internxt、Koofr 和 icedrive 等多个方案。最终,德国的 Filen 以其出色的综合表现脱颖而出。这款采用零知识端对端加密技术的安全网盘,在保证高强度加密的同时,仍然保持着令人满意的传输速度。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不对文件版本数量和传输带宽设限,这使其成为理想的文件分享工具。

Filen 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件分享上,它同样是我重要数据的可靠后盾。其桌面客户端提供的灵活文件同步选项,能够在后台静默完成数据备份工作,这种无感知的备份机制大大降低了日常使用的心智负担。不过,即便 Filen 的安全性值得肯定,在备份重要的数据时,我依然使用了 encryption 工具进行加密后再进行备份。

在构建异地容灾备份方案时,我选择了专业的 BorgBase 服务。这个选择基于几个关键考量:首先,BorgBase 是专门为 Borg 备份定制的服务,完美支持增量备份和重复数据删除特性,既确保了完整的备份历史,又能有效节省存储空间;其次,它提供了直观的 Web 界面用于备份状态监控,配备开源的桌面端图形界面便于操作,并支持 SSH 密钥认证以确保安全性;最后,BorgBase 在欧洲多地部署的服务器为我提供了优质的访问速度和较低的网络延迟。这些专业特性使其相比普通的对象存储服务更适合作为异地容灾备份方案。

这三层防护——iCloud、Filen 和 BorgBase——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iCloud 负责日常的设备同步和家庭共享,Filen 承担文件分享和常规备份任务,而 BorgBase 则作为最后的安全防线,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数据仍然可以完整恢复。此外,还有移动硬盘中的冷备份(但我今年的备份频率没有那么高,明年需要加强)。这种多层次的备份策略不仅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冗余,也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足以心安。

Setapp

在今年年中面临多个软件订阅即将到期的情况下,我才发现——这些软件大多都在 Setapp 的应用库中。重新计算了价格后,自然而然地选择订阅了 Setapp 的基础套餐。

目前,我通过 Setapp 使用的应用主要覆盖了系统维护、效率提升、媒体处理、文档处理和 AI 增强等多个领域。在系统维护方面,CleanMyMac 和 AIDente Pro 分别负责系统清理和电池管理;在效率工具方面,CleanShot X、Yoink 和 PopClip 大大简化了日常操作流程;在媒体处理领域,Downie 和 Permute 为我提供了全面的下载和格式转换解决方案;在文档处理方面,Marked 与 BBEdit 完美配合,提供实时的文档渲染预览;而在 AI 增强领域,Superwhisper 和 BoltAI 则提供了诸多便利。

Self-hosted

随着在里斯本的生活逐渐稳定,我的自托管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需要全天候的 Surge 环境,也无需为使用 AI 平台、支付平台而担忧 IP 问题,这让我得以大幅精简服务器配置:目前仅保留一台通过 Zeabur 管理的 Hetzner VPS,外加一台 Oracle 免费 VPS。这种精简不仅降低了维护成本,更让我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服务上。

在这些服务器上,我部署的自托管项目主要是:

我部署自托管服务的理念是:轻量化、自动化、可靠性。希望能够在最小化维护成本的同时,提供稳定可靠的功能支持。

小结

通过回顾 2024 年的数字工具选择,我清晰地看到几个主要趋势:首先是向原生应用的回归;其次是对隐私和安全的持续重视;第三是工具间的深度整合,通过 AppleScript、Shortcuts 等自动化手段,将独立的工具编织成有机的整体。

希望明年我可以继续遵循这种理性和务实的思路。重点不在于拥有多少工具,而在于如何让已有的工具更好地服务于实际需求,创造真正的价值。同时,我也期待着能够在保持现有工作流程稳定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提升效率的可能性。


Previous Post
How I computer in 2024
Next Post
关于自我成长的实践:结合斯多葛主义、佛教与批判理论的每日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