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Blog or Blue?

一则帖子 #

今天看到有网友在 Twitter 上发了这样一则帖子:

tweets via @BaibanbaoNet

tweets via @BaibanbaoNet

他说的有一定道理,无论是写博客还是写 Tweets,都是一种输出和表达的方式。两者在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实际上,有许多网友,其中不乏一些欧美国家的著名 KOL,他们都是把 Twitter 当作 Blog,然后辅以一份 newsletter,来做更系统的输出。

可能有些 blogger 会说,看看马一龙同志接掌 Twitter 之后那些骚操作,写博客,尤其是独立博客,数据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

pic via <a
  href="https://twitter.com/lelefarley/satus/1663965782513192961?s=20"
  
  target="_blank" rel="noreferrer noopener"
>https://twitter.com/lelefarley/satus/1663965782513192961?s=20</a>

pic via https://twitter.com/lelefarley/satus/1663965782513192961?s=20

这听起来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Twitter 的本地备份并不是很困难,而且,在 Twitter 上发长文时多数还是用的 Typefully,或者先在本地写完了复制粘贴到 Twitter 的输入框中,很少有人在输入框里打长文。

争论到底写 tweets 好还是写博客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各有各的需求,也就决定了各有各的选择。

对比 #

我请 ChatGPT 对两者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

Twitter Blue 自建博客
内容发布 可以直接在 Twitter 上发布长文 在自己的博客平台上发布内容
内容长度限制 Twitter 虽然推出了长文功能,但还是有 4000 字符的长度限制 一般无长度限制,可以写很长的文章
用户访问 用户需要有 Twitter 账户才能完全访问 任何人都可以访问,无需账户
数据控制 数据是由 Twitter 控制,用户有一定的数据权但受限于 Twitter 的政策 数据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
设计自定义 Twitter Blue 的设计相对固定,自定义空间有限 用户可以完全自定义博客的设计和布局
社交功能 Twitter 具有强大的社交功能,易于推广和分享 除非集成其他社交插件,否则社交功能较弱
费用 需要支付订阅费用 取决于所使用的平台和服务
维护 不需要用户进行维护 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尤其是安全更新
搜索引擎优化 可能受限于 Twitter 的 SEO 策略 可以完全控制 SEO,提高搜索引擎排名

我的思考 #

白板报的那条 tweet 中最后一句说「在推上都没人看,放到博客上也没人看」。这是我相当不认同的。

写博客这个事情,从来都是一件自我愉悦的事情,而不是愉悦他人的事情。这是一个人在持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发生的自然而然的行为。这个行为本身和写笔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形式上,笔记是基本不公开的,而博客是公开的。公开的缘由在于互联网的精神内核是开放的分享。一个纯粹的 blogger 并不需要过多的在提高浏览量上花心思,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就像编程随想,就像耗子叔的酷壳,就像积薪上的那些独立博客,不必在意,它就在那里。

至于写博客还是写 tweets,我在几个月前的日记中思考过。

于我而言,Blog 最大的好处并不在于数据,而在于那是我的一块儿自留地,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对于服务器不在国内,未备案的 Blog 而言),不用被他人所左右,也不用给自己立人设。更重要的是它并不会消耗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写 tweets 则不同,要比写博客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不仅要比写博客时更注意措辞,还要实时留意反馈。人都有期待被瞩目、被关注的天性,Twitter 的社交属性就注定了,很有可能最后就变成了在一个人设下去输出和表达,或者为了讨好关注者而输出和表达。这些都不是我所乐见的。

还有就是,写博客的时候,我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排版、引用,尤其是在图文混排和有大量引用的时候。Twitter 是不具备这个功能的,它更适合作为一个分发渠道,而不是一个很好的输出渠道。

那么,为什么要让两者割裂呢?这也就是欧美国家里那些著名 KOL,除了使用 Twitter 以外,还要运营一份 newsletter 的原因。在 Twitter 中充分利用其社交属性,快速地传播信息和观点,与读者互动,收集反馈来。然后将更进一步的思考、反馈后的修改以 newsletter 形式发布。

最后的话 #

关于 Blog 和 Twitter 的优劣和选择,其实并无绝对的答案。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和体验。无论是 Blog 还是 Twitter,无论是文字还是声音,无论是单向的输出还是双向的互动,它们都只是我们表达自我和分享知识的工具和渠道。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能否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些工具所带来的可能性,能否从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能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使用哪种形式不重要,真正的核心在于如何与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建立连接,以及如何与他人共享这些连接,让知识得以传播和进步。

当我们愿意分享、愿意交流、愿意倾听时,我们就已经超越了工具的限制,真正成为了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这,也许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