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用 Heptabase 实践 INKP 知识管理法

Published: at 00:00

使用 Heptabase 已经有三个月了,这期间我逐步将之前存储在其他 PKM 软件中的笔记都迁移到了 Heptabase。

在迁移的过程中,才发现很多笔记可以拆分成多条笔记的;有的笔记和笔记之间是存在明显关联,而我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还有的笔记无论是结构,还是逻辑都很混乱……

于是,我给自己订立了一个规则,用 INKP 知识管理法来使用 Heptabase,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Table of contents

Open Table of contents

INKP 知识管理法

INKP 是 Inbox,Note,Knowledge 和 Project 这四个单词的首字母。因为 Project 的特殊性,所以也有人将 INKP 写为 INK-P 知识管理法。

Inbox,用来收集任何时刻、任何方式得到的零碎资讯,用关键词记下,放在 Inbox 下随便一个页面里。所有的零碎信息基于“信息使用目的”集结于此,并且要给予一个关键词。

Note,用来存放 Inbox 中经过整理的完整笔记。将 Inbox 中所搜集整理的零碎信息,整理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时间、标题以及脉络的笔记。

Knowledge,用来将 Note 里面储存的笔记主题化,也是 INKP 知识管理法的重中之重。所有的参考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知识主题,作为一个个前经验性的“项目参考文档”,用以支撑起我们的项目事务。

Project,一切值得输出的内容都可以归类到项目里。

INKP 知识管理法的核心原则就是以主题为重心,让知识流动起来。

用 Heptabase 实践 INKP

《我的 Heptabase 使用体验》《用 Heptabase 实践间歇日记》两篇文章中,我都介绍过 Heptabase,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大家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发现,Heptabase 的 Journal 可以对应 Inbox,Card 可以对应 Note,Knowledge 可以对应 Whiteboard。

那么,我是如何在 Heptabase 中实践 INKP 知识管理法的呢?

首先,我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获取到的一切信息,以及内心产生的灵感和想法,都会先全部在 Heptabase 的 Journal 中写出来(即 Dailynote 或间歇日记),把 Journal 直接作为 Inbox。随后,每周末进行集中整理,逐一去处理这些信息。

Heptabase 的 Journal 页面的右上角有一个日历的 icon,点击之后就可以迅速跳转到指定的日期。

其次,在集中整理信息时,如果对其中某个具体概念、知识点感兴趣,就去通过主动学习和阅读,把它补充完善,使它成为一则更完善的笔记,形成若干张 Card。这些卡片就是我们知识体系的素材和原材料。

下一步,将这些卡片加入到一个已有或新建的 Whiteboard 中,通过 Section 和画线去整理这些卡片直接的内在逻辑关联。这些 Whiteboard 保存了我们对于某个领域、某个话题所知道的一切知识。

最后,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开启一个项目时,就可以直接从 Whiteboard 中来做总的统筹。一方面,它可以成为我们行动的总控室和工作台,帮助我们汇总必需的一切信息;另一方面,项目执行完毕之后的经验和复盘,也可以整合到 Card 和 Whiteboard 里,成为我们新的知识。

DIKW 模型

在知识管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DIKW 模型,向我们揭示了数据如何一步步成为我们的智慧。

在 Heptabase 中实践 INKP 的过程,就是我们将接收到的数据提炼成智慧的过程。

Inbox 就像是数据的中转处理站,它的职责是负责接收外界递来的快递,然后将它们进行包装和加工,分发到更大的集装箱里。

Note 就是这一个又一个集装箱,它们零碎的快递收集装起来,然后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信息。

Knowledge 就是更大的仓库,负责存储这些集装箱,当集装箱成组成堆后,就构成了我们的知识,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调取。

而 Project 则相当于工厂,例如一个工厂订购了很多零件准备组装产品,工厂就需要从仓库(Note)或者集装箱(Knowledge)里抽调各种各样的零件,最后打造出我们看到的产品。而这个调取的过程,所形成的经验、流程就可以类比为我们的智慧。

现在,Heptabase 1.0 版本和手机端最新版本已经发布,功能更加全面。开始您的 7 天免费体验吧。


Previous Post
两个思维模型
Next Post
用 Heptabase 实践间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