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GoIdea

記憶裏的紐西蘭

是因為一念有無數生滅,而彷彿無處可逃。

在 Ponsonby 附近一家營業到凌晨四點的清巴內,喝着用龍舌蘭。純白清洌的味道,對影成三人。

我以前總以為對影成三人是一種很悽清的境界。因為究竟是何種孤獨且強大的靈魂,才能有勇氣和影子喝酒。可是人生走到一定境界後才發現,有時,獨處,其實是一種很難得的況味。

年少時我們總需要朋友,很多很多的朋友,以及攀比誰的朋友更多,誰的宴會更加熱鬧。可是,現在,那種幼稚,也是隻能作為懷念了。

有時想起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他這樣寫道: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着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現在越來越體會到這段話的妙處。

Kiwi 們的酒量其實並不是那麼好。如果不相信,去看看電影《霍比特人》就知道了。中土世界的人們都是暢飲過後是瘋狂,瘋狂之後是癱倒,癱倒之後是落寞。好在紐國的深夜小巷不像東京可以看到滿大街醉酒的大叔或上班族,踉踉蹌蹌踢着一道道空酒瓶。

一個秋色正好的清晨,與兩三輛車,七八個人,我們從 Auckland 去往 Rotorua。那裏有一家日式温泉旅館,乃白色泉水,日式小屋,紅色的楓葉,湛藍的天空,還有濃烈的硫磺味道。每次在露天湯池裏,我都有種恍惚的感覺,彷彿置身雪國的温泉旅館。

夜暮拉開前,我們早已從華人超市買回了火鍋料。夜晚,在別具東方特色的亭台裏,涮着火鍋,唱着歌。半明半暗的夜空下,望着火鍋散發出的熱氣嫋嫋飄散,混合着温泉的水汽。一種很虛無的感覺。突然,吵鬧聲嘎然而止,每個人都吞下一口充滿粗糲冰塊的威士忌。又突然,喧囂繼續。

天有星辰,地有露華。飛有禽,走有獸。池有錦鯉,枯樹有寒鴉。這世界上似乎所有美好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可是如果有時事物就不是成對出現該怎麼辦?

去了紐國的很多城市,看了很多城市的日出,各有風情卻也都一致的恬靜。在微茫的光中緩慢匯聚着希望。這一點就像人生。你多次被打倒,但總有一種類似小嫩芽似的希望,生長於每次失敗之後。

Wellington 一間位於港口的酒吧 —— 紐國的酒吧,似乎總不乏位於港口的。爵士樂的演奏震耳欲聾,淺淡冒泡啤酒間,鼓聲像雨,大提琴嘔啞,鋼琴一如既往,是個主角。

有時你看那種無限沉浸在音樂中的樂手臉上的表情,是很有趣和感動的。因為人,可以幹着自己想幹的事,並且那樣的沉靜,是一種多麼難得和幸福的事。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終究乾的不是自己想幹的事,而只是為了生存。

在這個地震頻發轉瞬即逝的國家,人們似乎更懂得欣賞當下的美。這或許就是這個國家的國民幸福指數很高的原因吧。

然而,想起我們未得到的,或被心碎的。人生總很難完美。總很難,很美很美的完美。

每天下午三四點的時候,街道上的人羣會逐漸多起來。拿着滑板的青少年,手拉手的異國情侶,單身而來的削瘦男子,每個人都是沉默不説話的,每個人又似乎都是充分有故事的。

最近發現一檔很好的綜藝《嚮往的生活》。這世上每個想超越原有自己的人事實上都有着這樣或那樣的落寞。因為他們不甘於眼下的生活,不甘於眼下的不甚完美。於是,他們想要逃離。

可事實是,來到你夢想之地,你也不見得能抓住經過自己的每一次機會從而毫不走彎路地完成自己的人生。於是,蘑菇屋的主人和客人們,自己動手壘灶台,搭雨棚,收玉米,一點點地通過勞作升級生活的現狀。

我有時想,或許我們活在這世上都是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們無數人都無限為自己着想也無限懂得如何讓自己變得更美好。可是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的人性背後——包括我自己在內——是一種讓我懼怕的事。因為你事實看着一個個人非常懂得讓自己如何舒適以及太懂得照顧自己,會擔心我們的靈魂裏已經容不下旁人。

還好,還好蘑菇屋裏,黃老師還是會一邊抱怨着一邊做色相為具足的飯菜,何老師還是會一聲不吭地收拾蘑菇屋的一鍋一勺、一草一木,Henry還是會想辦法分擔力所能及的勞動,客人們也都會自覺自願的加入到蘑菇屋的勞作生活中。

紐國的生活也是如此,努力地立足,努力地活着,讓自己變得更好,也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強大。這或許就是中土世界的魅力。即便是要和龍作戰,即便要跨越萬水千山進入末日火山,即便自身並不那麼厲害甚至還時不時拖後腿,也要為了自己,為了身邊的人,拼搏下去。

在紐國的各大商場和免税店,總有一羣人會迅速地擋住貨架,瘋狂的掃貨,吵吵嚷嚷,擠擠鬧鬧。充滿着中國人的購物大軍,轉戰世界各地。我於是想,我們想要的東西真的太多了,真的太多太多了。退税櫃枱已經有了中文服務窗口,每個商場和免税店幾乎都有中文服務員。究竟為什麼產生那麼強烈的想擁有這世界上一切好東西的慾望。

掛着鵝黃色月亮的夜晚,我在公園裏遛狗。迎面而來的人們都會對我禮貌一笑。有一個被媽媽抱着的正在牙牙學語的小寶寶,伸手過來想要讓我抱抱。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一個喜歡觸摸各種文化,喜歡體味各種文化的靈魂。生活在別處的我們,似乎渴望每個異鄉,都有着一種朦朧陌生的好感。

每天早晨,喝着新鮮的現磨咖啡,吃着韭菜雞蛋的包子,這也是絕配了。望着窗外青到發白的天空,各種市聲漸漸響起,有着各種各樣的語言和音調,多麼美妙的和絃。

記得剛到紐國的時候,被一種不知名的蚊蟲咬的滿身是包,於是就在清早衝到了藥店,因為不知道該怎麼描述,就和年老的店員比劃着被咬的整個過程。對方居然明白了,遞過來一管橙黃色藥膏。

各種咖啡店每天 7 點準時開門,早餐的叫賣聲伴隨着咖啡的香味混雜着各種香水的味道。夜色中熙熙攘攘的餃子店裏坐滿了體態各異的洋人,卻都是一臉滿足的神情。而旁邊 Fish&Chips 的門口卻都是一個個孑然的身影。

他們害怕孤獨嗎?我立馬嘲笑自己。所有人理解任何別的人都終將是從一種很膚淺的角度。而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

恍惚的天際,運籌帷幄的人生。我們所有的無知,都在未知中渴望。


|

#essay